IT门户, 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资讯平台--公众IT
公联号:毛毛       发布时间:2025/7/25 16:35:53       共计:5 浏览
当 Midjourney 的 3D 画作还在为 “视觉逼真” 欢呼,Sora 的虚拟场景仍难逃 “动作僵硬” 的吐槽时,AI 生成的 3D 世界始终被一个致命问题困扰 ——缺乏物理灵魂。椅子没有重量、门无法正常开合、金属与海绵触感无差,这种 “只重外表、不顾物理” 的缺陷,让 3D 模型在机器人抓取、物理仿真等硬核场景中寸步难行。
如今,南洋理工大学与上海 AI Lab 联合推出PhysX-3D 项目,正以颠覆性技术打破这一困局。通过定义 “物理五维属性”、构建全球首个物理标注数据集、研发双分支生成框架,PhysX-3D 让 AI 生成的 3D 模型不仅 “长得像”,更能 “动得对、用得真”,为机器人学、虚拟现实等领域开辟 “物理真实” 新路径。
一、核心突破:“物理五维” 定义 3D 模型的 “灵魂标准”
PhysX-3D 团队直击问题本质:AI 生成的 3D 模型之所以有 “塑料感”,是因为缺失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约束。为此,他们提出 3D 模型必须具备的五大物理维度,构成 “物理灵魂” 的基础架构:
1.绝对尺寸:精准定义物体真实大小(如衣柜高 1.8 米、手办长 18 厘米),避免 “虚拟世界中椅子比人还高” 的荒诞;
2.材质属性:明确密度、硬度、弹性等参数(玻璃易碎、金属导热、海绵有弹性),决定物体的交互反馈;
3.功能可供性:标注核心功能与交互区域(椅子的 “坐” 对应坐垫,水杯的 “盛水” 对应内部空间);
4.运动学特性:解析部件运动逻辑(笔记本屏幕绕轴旋转、水龙头开关的旋转角度范围);
5.功能描述:用自然语言解释用途(“这是一把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椅,用于支撑人体坐姿”)。
这五大维度的提出,首次为 3D 模型的 “物理真实性” 建立了可量化的标准,让 AI 从 “画样子” 升级为 “造实物”。
二、PhysXNet:没有 “教科书”?就造全球首个物理标注数据集
要让 AI 学会物理属性,首先需要一本详尽的 “物理教科书”。但市场上缺乏系统性标注物理属性的 3D 数据集,团队选择 “自己创造”——PhysXNet由此诞生,成为全球首个覆盖五大物理维度的 3D 数据集。
数据集构建的 “人机协作” 智慧:
  • 规模与精度:基础版含 2.6 万个精细标注 3D 物体,扩展版 PhysXNet-XL 更是收录 600 万个带物理标注的模型,涵盖家具、工具、电子设备等 12 个大类;
  • 标注流程
1.先用 GPT-4o 等视觉语言模型自动标注基础属性(如 “材质为金属”);
2.人类专家审核修正,尤其对运动学参数(如旋转轴位置、运动范围)进行精密校准;
3.针对复杂部件(如折叠椅的铰链结构),设计 “接触区域计算→平面拟合→运动轴生成” 的专属流程,确保每个参数符合物理规律。
这本 “教科书” 的诞生,让 AI 终于有了学习物理属性的 “标准答案”。
三、PhysXGen 生成框架:给 3D 模型装上 “物理大脑”
有了数据集,下一步是教会 AI “生成带物理属性的 3D 模型”。团队研发PhysXGen 生成框架,采用 “双分支融合” 设计,让 “皮囊”(几何外观)与 “灵魂”(物理属性)同步生成:
1.双分支架构,各司其职又深度协同
  • 结构分支:继承现有优秀几何生成模型(如 Shap-E)的能力,负责生成高精度形状、纹理,确保 “外表逼真”;
  • 物理分支:新增的 “物理大脑”,专门学习五大物理维度,输出尺寸、材质、运动学等参数;
  • 潜空间对齐技术:让两个分支在生成过程中实时交互 —— 例如结构分支生成 “椅子坐垫” 时,物理分支会自动匹配 “海绵材质 + 弹性系数 0.3”,实现 “形神合一”。
2.生成逻辑:从 “先画后猜” 到 “边画边定义”
传统方法是 “先生成 3D 几何,再让 GPT 猜物理属性”,误差率极高;而 PhysXGen 在生成几何的同时计算物理参数,例如生成水龙头时,会同步确定 “金属材质 + 旋转轴位置 + 360° 旋转范围”,确保功能合理性。
四、实验验证:物理属性预测误差最高降低 72%,从 “塑料小人” 到 “可用实物”
PhysXGen 的表现远超传统方法,在多项测试中展现 “物理真实性” 的碾压级优势:
  • 定量数据:在五大物理维度的预测准确率上全面领先,材质属性误差降低 64%,功能可供性误差降低 72%;
  • 定性对比
  • 传统方法生成的水龙头,可能出现 “旋转方向与出水逻辑矛盾”;PhysXGen 生成的水龙头,能精准模拟 “顺时针旋转关水、逆时针旋转开水” 的真实逻辑;
  • 对于办公椅,传统模型仅能生成静态外观,PhysXGen 则能标注 “坐垫为海绵(硬度 20D)、靠背可向后倾斜 15°”,甚至能模拟 “坐上去后坐垫轻微下陷” 的物理反馈。
这些进步意味着,AI 生成的 3D 模型终于能从 “虚拟展示” 走向 “实际应用”—— 例如机器人通过识别 PhysX-3D 生成的杯子物理属性,能准确判断 “用 0.5N 的力即可拿起”,避免抓碎或抓不住的问题。
五、行业影响:从游戏动画到机器人,3D 生成进入 “物理真实” 时代
PhysX-3D 的突破将深刻改变多个领域:
  • 机器人学:为机器人抓取、操作提供 “物理属性标注的 3D 环境”,加速具身智能落地;
  • 虚拟现实(VR):让 VR 中的物体有 “真实触感”(如拿起虚拟石头会感到 “重量反馈”),提升沉浸感;
  • 工业设计:生成的 3D 模型自带物理参数,可直接用于仿真测试(如汽车零件的碰撞模拟),缩短研发周期。
团队坦言,挑战依然存在 —— 如何处理 “非常规物体”(如异形家具)的物理属性、如何让虚拟物理参数与现实世界 100% 对齐,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但 PhysX-3D 已为 3D 生成领域点亮了 “物理真实” 的灯塔。
结语:AI 创造的 3D 世界,终于 “落地” 了
从 “画一个看起来像椅子的 3D 模型”,到 “造一个能坐、有重量、会磨损的椅子 3D 模型”,PhysX-3D 实现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 AI 对 “现实世界规律” 理解的飞跃。当 AI 生成的 3D 模型拥有了 “物理灵魂”,我们离 “虚拟与现实无缝融合” 的未来,又近了一大步。
公联号:毛毛
邮箱:zhengyangyang@sproutling.cn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IT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