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物联网(IoT)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既迷人又模糊,要从物联网中获得真正的商业价值,关键在于体系结构所有元素之间的有效交互,以便能够更快地部署应用程序,并以闪电般的速度处理和分析数据,以便尽快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物联网组成
物联网架构可以由四个部分组成:
1、东西(设备):这些被定义为唯一可识别的节点,主要是传感器,它们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无需人工干预。
2、网关:它们充当东西和云之间的中介,以提供所需的网络连接、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3、网络基础设施:它由路由器、聚合器、网关、中继器和其他控制数据流的设备组成。
4、云基础架构:云基础架构包含连网的大型虚拟化服务器和存储池。
二、趋势
下一代趋势,即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性,已经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全球趋势和事件的融合正在推动和促进当今的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包括:
▲关键垂直市场的效率和成本降低举措
▲政府对这项新技术的投资激励措施
▲降低智能设备的制造成本
▲降低网络连接成本
▲更高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
▲扩展且价格合理的移动网络
物联网正在为当前和新兴市场中的企业创造新机遇并提供竞争优势。它触及一切——不仅仅是数据,还涉及如何、何时、何地以及为何收集数据。创造物联网的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互联网,而且也改变了与互联网相连的东西——网络边缘的设备和网关,它们现在可以请求服务或启动操作而无需进行人为干预。因为数据的生成和分析对物联网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在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管理此级别的数据非常复杂,因为数据将跨越许多具有不同策略和意图的管理边界。
考虑到构成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各种技术和物理组件,将物联网视为一个系统体系是完全合理的。构建一个对企业来说具有商业价值的物联网系统往往是一项复杂任务,因为企业架构师致力于设计集成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边缘设备、应用程序、传输、协议和分析功能,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物联网系统。
三、平台
在未来四年内,用于保护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支出将增加五倍以上。最佳平台为物联网开发解决方案需要对系统中的每个部分以及整个系统进行前所未有的协作、协调和连接。所有设备必须协同工作并与所有其他设备集成,同时,所有设备必须与连接的系统和基础架构进行无缝通信和交互。
最佳的物联网平台可以:
▲获取和管理数据,以创建基于标准、可扩展且安全的平台。
▲集成和保护数据以降低成本和复杂性,同时保护您的投资。
▲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提取商业价值,然后对其采取行动。
完整的物联网系统由哪些组成.中琛物联网平台表示从物联网的整体架构我们可以看出物物相连是基于感知层收集到的、网络层传输的、平台层挖掘利用的信息,然后再把特定信息反馈给基层物体完成指定命令以此实现智能化。而要让这四个层面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就需要用到物联网卡了。
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并依此概括地描绘物联网的系统架构。
感知层
感知层解决的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
传输层
传输层也被称为网络层,解决的是感知层所获得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通常是长距离的传输问题,主要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是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数据通路,包括接入网与传输网两种。
应用层
应用层也可称为处理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
itu-t物联网体系结构分为3个层次:
一是感知层,即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网络层,通过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应用层,把感知层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
AIoT的体系架构中主要包括智能设备及解决方案、操作系统OS层、基础设施等三大层级,并最终通过集成服务进行交付。
智能化设备是AIoT的“五官” 与“手脚”,可以完成视图、音频、压力、温度等数据收集,并执行抓取、分拣、搬运等行为,通常是物联网设备与解决方案搭配向客户提供,这一层涉及设备形态多样化,玩家众多。
专业代码是080905。
物联网工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080905。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从事物联网工程、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理网系统管理、网络应用系统管理等相关岗位,例如手机软件开发工程师、IT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高中教师等。
该专业主要课程有:《嵌入式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应用密码学》等;核心知识领域包括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早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内有一台自动可乐贩卖机,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出售着瓶装可乐。似乎是由于程序员们必须依靠这种饮料才能正常工作,这台可乐贩卖机非常的流行,实际上,他们经常会苦恼不已:当爬上了三楼,却发现一瓶可乐也没有了;或者更糟糕的情况是,刚装进机器的可乐还散着热气,完全不是期望中的清凉冰爽。
终于,在1982年,三个程序员聚在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可乐机里安装了微动开关,并且将微动开关连接到计算机系里一台Finger服务器上,并在这台服务器上运行了服务器程序用来接收微动开关的状态更新,最后,服务器上还实现了一个Finger查询接口为用户提供查询功能。这样,人们在自己的PC机上,就可以通过查询这个Finger接口来远程查看到可乐贩卖机中现有可乐的情况:数量以及冷热(通过被装进售卖机多长时间来估算)。也许因为这台可乐售卖机的特殊性,它被命名为“Only”(唯一)。
可乐售卖机“唯一”的系统结构图
实际上,后来由于这台Finger服务器直接连接到了互联网上,所以互联网上的任何人,从任何地方都可以登录并查看这台可乐机的状态。从这个角度看,这台可乐机,服务器程序以及接口共同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物联网系统,也是有资料可查的最早的物联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