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部署大规模AI应用时,经常遭遇算力不足和能耗过高的双重困扰。传统AI芯片架构在处理复杂模型时面临严重的"算力墙"和"功耗墙"限制,导致运营成本飙升,部署效率低下。亿铸科技(Yizhu Tech)作为存内计算(Computing-in-Memory)AI芯片领域的创新企业,正在通过革命性的硬件架构设计,为AI工具提供全新的底层计算支撑。这家公司如何用突破性的存内计算技术重塑AI工具的性能边界,让我们深入了解其技术创新和市场价值。
亿铸科技的存内计算AI工具芯片采用了颠覆性的计算架构设计,将数据存储和计算处理融合在同一物理单元中。传统AI芯片需要在内存和处理器之间频繁传输数据,这种冯·诺依曼架构在处理大规模矩阵运算时会产生严重的带宽瓶颈。
公司自主研发的CIM-AI架构通过在存储单元内直接执行计算操作,从根本上消除了数据搬移的开销。这种设计让AI工具在执行神经网络推理时能够实现真正的并行计算,每个存储单元都成为一个微型计算核心。
亿铸科技的芯片采用了创新的模拟数字混合设计方案。存储阵列使用模拟计算完成矩阵乘法运算,而控制逻辑和数据接口则采用数字电路实现。这种混合架构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大幅降低了功耗和面积成本。
在工艺制程方面,公司选择了成熟的28nm工艺节点,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版图布局实现了与先进工艺相当的性能表现。这种策略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量产稳定性。
亿铸科技的存内计算芯片为AI工具提供了卓越的算力性能表现。在大语言模型推理任务中,其芯片相比传统GPU架构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
性能指标 | 传统GPU方案 | 亿铸科技CIM芯片 | 性能提升 |
---|---|---|---|
推理速度(tokens/s) | 1000-2000 | 5000-8000 | 4-8倍 |
功耗效率(TOPS/W) | 2-5 | 20-50 | 10倍以上 |
内存带宽需求 | 1TB/s | 100GB/s | 减少90% |
芯片面积 | 600mm² | 150mm² | 缩小75% |
这种性能优势主要来源于存内计算架构的本质特性。传统AI工具在执行神经网络计算时,大约70%的能耗用于数据搬移,而实际计算只占30%。亿铸科技的芯片通过消除数据搬移开销,将几乎所有能耗都用于有效计算,从而实现了能效比的大幅提升。
某云计算公司在其AI推理服务中部署了亿铸科技的芯片,发现在相同算力需求下,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降低了60%,散热成本减少了50%。这种显著的节能效果让公司能够在同样的机房空间内部署更多的AI工具服务,大幅提升了业务承载能力。
随着ChatGPT、GPT-4等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AI工具对底层硬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模型通常包含数千亿甚至万亿级参数,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内存容量支持。
亿铸科技深入分析了大模型的计算特征,发现其核心运算主要集中在矩阵乘法和向量运算上。公司针对这些特定运算模式优化了存内计算架构,开发出专门适配Transformer结构的计算单元。
在注意力机制计算方面,亿铸科技的AI工具芯片能够并行处理多个注意力头的计算任务。芯片内置了专门的稀疏计算加速器,能够高效处理大模型中常见的稀疏权重矩阵,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效率。
公司还开发了动态精度调节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层的计算需求自动调整数值精度。在保证模型准确性的前提下,这种技术将整体计算量减少了30-40%,为AI工具提供了更高的性价比。
亿铸科技不仅专注于硬件创新,还在软件生态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公司开发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支持主流AI框架如PyTorch、TensorFlow和ONNX的无缝适配。
YizhuSDK软件开发包为AI工具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和优化库。开发者可以通过简单的函数调用将现有的AI模型部署到亿铸科技的芯片上,无需修改核心算法代码。SDK还提供了模型压缩、量化和剪枝等优化工具,帮助开发者充分发挥硬件性能。
某AI语音识别公司使用亿铸科技的芯片和SDK重新部署了其语音模型,发现不仅推理速度提升了5倍,模型部署的复杂度也大幅降低。原本需要数天的移植工作现在只需几小时就能完成,大大加快了产品迭代速度。
在模型优化方面,亿铸科技提供了专门的编译器工具,能够自动分析AI模型的计算图结构,生成最优的执行计划。编译器会根据芯片的硬件特性重新排列计算顺序,最大化并行度和资源利用率。
亿铸科技的存内计算芯片已经在多个AI工具应用场景中实现了商业化部署。在智能客服领域,某大型电商平台使用亿铸科技的芯片部署了对话AI系统,在保持服务质量的同时将硬件成本降低了40%。
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与多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亿铸科技的芯片特别适合处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数据的实时分析任务,其低功耗特性对于电动汽车的续航表现具有重要意义。某造车新势力在其最新车型中采用了亿铸科技的方案,实现了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在边缘计算市场,亿铸科技推出了面向物联网设备的小型化芯片产品。这些芯片能够在极低功耗下运行复杂的AI算法,为智能家居、工业监控等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本地AI处理能力。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67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22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6%。存内计算作为新兴技术路线,预计将占据其中15-20%的市场份额。
亿铸科技正在加快产业化步伐,公司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建设生产线和拓展市场渠道。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覆盖云端、边缘和终端的全系列AI工具芯片产品。
在技术路线图方面,亿铸科技正在开发下一代产品,将集成更先进的存储技术和计算架构。新一代芯片的性能将比当前产品提升3-5倍,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和成本。这些技术进步将为AI工具的普及应用提供更强大的硬件基础。
亿铸科技通过创新的存内计算技术,为AI工具提供了突破性的硬件解决方案。其芯片不仅解决了大模型时代的算力和功耗挑战,还为AI应用的规模化部署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亿铸科技有望成为AI工具硬件领域的重要力量。
Q: 亿铸科技的存内计算AI工具芯片有什么独特优势? A: 主要优势包括算力提升4-8倍、功耗效率提高10倍以上、内存带宽需求减少90%,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架构的数据搬移瓶颈。
Q: 这些芯片适合哪些AI工具应用场景? A: 特别适合大语言模型推理、智能客服、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等需要高算力和低功耗的AI工具应用场景。
Q: 开发者如何将现有AI模型适配到亿铸科技的芯片? A: 通过YizhuSDK软件包可以实现无缝适配,支持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框架,无需修改核心算法代码。
Q: 相比传统GPU方案,成本优势如何? A: 在相同性能下,硬件成本可降低40%,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减少60%,散热成本降低50%,具有显著的总体拥有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