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门户, 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资讯平台--公众IT
新闻来源:互联网资料整理       发布时间:2025/7/2 17:08:30       共计:1 浏览

随着AI技术在图像合成领域的飞速发展,个人肖像的数字化和虚拟化变得越来越普遍。丹麦近期通过的一项创新立法,正式赋予公民对AI生成肖像的删除权和索赔权。这一举措不仅对个人隐私和数字权利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全球AI治理和法律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AI生成肖像:隐私新挑战与法律新需求

AI生成肖像,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与真实人物极为相似的虚拟照片或者视频。随着深度学习和生成式AI的普及,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娱乐、广告、社交媒体等领域。然而,AI肖像生成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个人肖像可能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被滥用、篡改甚至用于诈骗,这对个人隐私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过去,许多国家的相关法律主要针对传统摄影和视频,面对AI合成内容时往往力不从心。丹麦的新法案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新型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数字肖像拥有更强的掌控权。

删除权:让公民掌控自己的数字形象

根据丹麦新法案,任何公民一旦发现自己的AI生成肖像被公开、传播或用于商业用途,有权要求相关平台或个人删除这些内容。这一权利的设立,极大增强了个人对数字身份的控制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AI虚拟形象被用在了你并不认可的广告中,你可以直接向平台提出删除请求,平台有法律义务在规定时间内响应并处理。这种“说删就删”的权利,给了普通人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主动权。

索赔权:为受害者提供实际法律补偿

除了删除权,丹麦法律还规定,如果AI生成肖像的使用给个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名誉损害或者精神伤害,受害人有权依法索赔。这意味着AI公司、内容平台甚至个人用户在生成和传播AI肖像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比如,如果某AI合成的视频导致某人遭遇网络暴力或工作损失,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赔偿。这不仅倒逼企业加强内容审核,也促使AI开发者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伦理与合规。

技术与法律的平衡:创新与保护并重

AI肖像合成技术本身具有巨大创新潜力,可以推动影视、教育、文创等产业升级。但丹麦的立法表明,技术创新必须与个人权利保护并重。

新法案鼓励企业在开发AI肖像相关产品时,内置隐私保护机制,比如默认不保存用户肖像、自动检测并屏蔽敏感内容、为用户提供一键删除等便捷操作。同时,法律也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指引,减少了法律风险。

国际影响与未来趋势

丹麦的做法为全球AI治理树立了新标杆。随着AI肖像合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更多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借鉴丹麦经验,完善本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数字肖像权

未来,AI合成内容的标识、数据透明、用户授权等议题也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立法者、企业还是普通用户,都需要共同参与,推动AI发展与人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结

丹麦通过赋予公民AI生成肖像删除权和索赔权,为数字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树立了里程碑。这不仅提升了公民对自身数字身份的掌控力,也为AI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全球AI应用的不断扩展,这一立法创新无疑将影响更广泛的社会和技术生态。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IT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