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武德是历代习武者的共同信仰和精神价值取向,也是调节、规范习武者行 为的最基本手段。
武德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历史积 淀、传承和改造过程中,已经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 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德,专指以武的行为特征、以仁义为准则的修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操守准则。武者,止戈也。中国古代师父传艺前都会指着武字对弟子讲解。
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是儒家的道德、道家的道心和释家的佛性构成的三维结构。武德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现实质上还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内的具体表现。它的内容虽然也随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和丰富,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个人认为所谓的“武德”不单单指尚武崇德,而是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从小教练就和我们将要有武德,不要仗势欺人,又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有竞争意识,但要光明正大的,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修身养性,有武德的人,你会发现他身上有一股气,很威严~~个人看法~~
1. 武德的意义有所变化。
2. 因为在古代,武德主要指的是武功和武艺方面的修养,是一个人在战争和军事方面的能力和品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和平时代的到来,武德的意义逐渐演变为更加广泛的含义,包括个人的道德修养、品德修养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等方面。
3. 武德的变化意味着人们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程度增加了,不再仅仅局限于武功方面的表现。
同时,武德的延伸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和强调和平、和谐、公正和互助等价值观,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武德是指武术修养中所强调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它包括身体、技能、心态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是强健的体魄、精湛的技艺、坚毅的意志、谦虚的态度、尊重对手的精神、遵守规则的品质等等。
武德不仅是武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武德其意义在于引导武将以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待敌人等事物,从而确保行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在现代武德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体育、安保等领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素质和修养。为什么要强调武德,这是因为只有在武将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行动的公正合法和成功,同时也能够增强武将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