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自媒体的兴起时间是在21世纪初。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自媒体在21世纪初逐渐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博客、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分享各种类型的内容,并逐渐形成自媒体的现象。
同时其自主性、独立性、高效性、低门槛等特点进一步助长了自媒体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自媒体行业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推动了媒体行业的转型和创新。
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媒体的流行是在20年前,不过那时不叫微博,不叫公众号,而叫论坛。1995年,中国大陆第一个BBS水木清华诞生,随后天涯、猫扑、四通利方(新浪网)也相继问世。后来松散的论坛已经难以承载年轻写作者们蓬勃的表达欲,因此诸如榕树下、起点中文网之类的专业文学网站开始渐次登场。
之后类似的工具层出不穷,自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碎片化的形式蔚然成风。
自媒体新号运营多久会爆,取决于以下这些方面。
运营能力,能力强的话,有些一个月就能爆的。
内容,目标群体喜欢,就容易爆,几天内爆起来的也有,内容一般,就要慢点了。
选择的领域,像情感,娱乐这些方面的领域,几天到一个月爆起来的可能性很大,历史,金融这些,就会慢一些。
任何产业经历过爆发增长之后,都会进入新阶段。自媒体未来三年典型的发展趋势就是优胜劣汰,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拥有原创能力和IP延伸能力的自媒体(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将会脱颖而出。
而洗稿、抄袭、剽窃但很会玩流量的这批害群之马,将会失去生存土壤。
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美国人明确提出了“We Media”这一概念,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自媒体”,并对其进行了非常严谨的定义。至此,“自媒体”这一概念才真正地进入大众的视野。
自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媒体初始化阶段,它以BBS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自媒体的雏形阶段,主要以博客、个人网站、微博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自媒体意识觉醒时代,主要是以微信公众平台、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代表。就目前来讲,自媒体的发展正处于雏形阶段向自媒体觉醒时代的过渡时期。但是由于自媒体的诞生至今也不过十多年,这三个阶段其实同时存在,只不过现阶段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自媒体的主体,其他的就相对弱小。
在中国,自媒体发展主要分为了4个阶段: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引起社交平台自媒体风潮;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自媒体向移动端发展;2012—2014年门户网站、视频、电商平台等纷纷涉足自媒体领域,平台多元化;2015—至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成为自媒体内容创业新热点。
前景很好
媒体的红利期还在,现在开始也并不晚。
1.自媒体门槛低
对学历、背景、成长经历、所处环境没有任何硬性标准或要求,有台手机、有手、有好的想法和思路就能开始。对环境和地理位置没有要求,不用朝九晚五坐班,无论去哪里,只要带上手机,有网络你就可以坚持做。
2.找准赛道和平台
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了,每个平台的机制和红利时期不一样,找准适合自己的平台、精准赛道去持续打磨内容。比如现在短视频很火,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做短视频,或许你的文笔不错,可以找到相关的领域去持续输出内容,毕竟自媒体的本质还是以文字内容为基础。
3.不要太在意数据
做自媒体一般都需要一个堆量期,一上来就产生爆款,三五天就脱颖而出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取得成就的人,也是经历了一段蛰伏期和沉淀期,前期默默无闻地输出,从中积累经验、打磨技能。所以前期不要太在意后台数据,它只能给你带来焦虑。
看你认为多少播放量算满意的。
一般作品发布后,只要通过审核,半小时就会有播放量。
至于播放量的多少,取决于作品本身。
有的播放仅个位数、十位、百位数。有的作品可能会上万播放量、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不等!
当然,多数正常情况下的播放在500以上算基本合格的。
低于这个数,属于作品有问题。
如果能够达到几千播放量,这是说明作品不错了,过万,几十万都属于高质量了。
播放量跟时间没有关系,只要作品正常,一般1 -2小时,好的就能达到几十万,不好的一个月也就几百。
作品才是关键,时间是次要。
自媒体应该还能火10-15年,各企业要营运,门店、上门拜访、电话销售、网上销售,都离不开人,但是传统就业模式在疫情重创之下,提醒人们旧的模式有很大局限性,而自媒体正是可以随时让人不受空间地域,用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