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数据分析(Big Data Analysis)是当前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概念,“大数据”的定义为四个“V”:数量大(volume)、多样化(variety)、变化快(velocity)和有价值(value)。具体,请参阅我之前的文章《三分钟读懂大数据》。本文着重介绍对于大数据的分析方法。
大数据分析的流程一般为: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预处理→数据统计与建模→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反馈。
下面依次加以说明: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的功能包括:
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参见《三分钟读懂物联网》)
通过在应用程序中插入特定代码(“埋点”)来采集数据。
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指定的服务器。
不论是采集数据,还是传输数据,都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这就要求数据采集能处理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用户标识、网络策略、缓存策略、同步策略、安全保障等。
数据预处理:
主要包括数据清理和数据整理。
1. 数据清理
数据清理是指发现并处理数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缺失、异常等。例如,某用户在填写调查问卷时,没有填写“年龄”一栏的信息,那么对于该用户填写的这条数据来说,年龄就是缺失值;异常是指虽然有值但值明显偏离了正常取值范围,如针对18~30岁成年人的调查问卷中,某用户填写调查问卷时将年龄误填为2。
必须处理好包含缺失值或异常值的数据,否则会严重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指将数据整理为数据建模所需要的形式。例如,在建立房屋价格预测模型时,通常需要将对房价预测无用的数据项(如房屋的ID编号)去除,将用于预测目标值的特征(如房龄、朝向等)和目标变量(房屋价格)分开。
数据统计与建模:
数据统计是指对数据计算均值、方差等统计值,通过统计分析掌握数据特性,完成对已知数据的解释。建模则是根据已有数据建立模型以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分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数据分析/挖掘: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用这些知识和规则建立用于决策支持的模型,提供预测性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和过程。
数据可视化/反馈: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数据
物联网技术是指将各种设备、传感器、网络等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体系。它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就业方向也非常多样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联网技术就业方向:
1. 物联网工程师:负责物联网系统的开发、部署和维护,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和连接、软件系统的开发和调试等。
2. 数据分析师:负责从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收集的大数据中提取、分析和解读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或机构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和优化方案。
3. 云计算工程师:负责设计和构建物联网系统的云平台,实现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
4. 安全工程师:负责物联网系统的网络安全、数据保密和设备防护工作,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应用开发工程师:负责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和软件,实现与物联网设备的交互和控制,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效率。
6. 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物联网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控,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7. 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向客户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包括需求分析、解答疑问、故障排除等。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农业等领域,因此也有相关的行业特定的岗位,如智能家居工程师、智慧城市规划师、工业自动化工程师等。
总之,物联网技术的就业方向众多,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合的岗位,也可不断学习和拓展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物联网行业。
1、全面感知:利用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
2、可靠传输: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
3、智能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