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十年目标是把我国初步建成物联网技术创新国家。教育部工信部授权理工科高校开设物联网课程,为学生传授物联网相关课程,但凸显劣势的是,师资相对缺乏。可喜的是有华清远见这样的物联网工程师培训机构。总体来讲物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令人期待。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以下三点。
(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初步实现“两端赶超、中间突破”即在高端传感、新型RFID、智能仪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感知识别领域和高端应用软件与中间件、基础架构、云计算、高端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网络通信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RFID、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产业,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高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服务业,以及嵌入式系统、芯片与微纳器件等物联网关键支撑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从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应用到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创新性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及空间布局。
(3) 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物联网先导应用全面开展;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全面启动,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形成。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感知周围环境,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及时传输到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设备。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它们的8大应用场景:
1. 工业自动化:智能传感器可用于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质量控制等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以帮助生产厂商实现设备监测、检测物品的质量及其他自动化过程。
2. 智能家居:智能传感器可用于家庭安防、照明、空气净化、调温等方面的智能家居应用中,可以通过智能控制中心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
3. 能源管理:智能传感器可用于对电力、气体、水的监控和测量,以及能源的控制、调节和分配。
4. 智慧城市: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城市安防、处理交通拥堵、监测空气质量等方面,为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5. 物联网应用:智能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云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例如RFID标签、BLE、Zigbee等。
6. 医疗保健: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病情,例如心率、血压、血糖、体温等,并实时传输数据到医生或护士的监控中心。
7. 农业智能化: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帮助农民管理种植过程,提高农作物产量。
8. 智慧交通: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交通信号灯、停车位、道路状态等的监测和控制,帮助疏导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