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门户, 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资讯平台--公众IT

当前位置:公众IT > 技术文章 >

新闻来源:互联网资料整理       发布时间:2023/4/5 22:16:20       共计:4594 浏览

一、141号文是互金的转折点。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即141号文),明确了36%的年化利率上限,重申了消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要求,甚至提出了禁止发放无场景依托现金贷的要求。

头部机构率先响应政策要求,停止发放违规业务,大量借款人遭遇流动性危机,行业逾期率快速上升,第三方催收外包业务迎来短暂春天——单子多得拒都拒不过来。这还只是短期的表象,更深刻的影响在于,141号文限制了平台的增长空间和盈利空间,在资本市场失去了想象力,上市平台股价开始跳水。

风雨飘摇中,头部平台开启转型之路,长尾平台要么转入地下,要么出海,要么消亡。

141号文迫使消费信贷类平台进行转型,随后的互联网资管新规,又切断了财富管理类平台的盈利模式和空间。

2018年4月初,互金整治办发布《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治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29号文),P2P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与股交所、金交所联合发布的各类理财产品被叫停。自此开始,只有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才有资管业务,互联网机构只有代销资质。

受此影响,P2P的大标业务彻底失去了藏身之处,存量违规业务的压降又加剧了借款企业的流动性紧张,P2P的行业危机埋下了隐患。2018年6月,唐小僧的爆雷引发了P2P行业爆雷潮,出借人加速出逃,流动性压力下,平台放贷能力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压降成本、裁撤业务线成为常态,行业进入寒冬。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子也不好过,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存管相继而来。断直连是好事,但备付金集中存管,直接消灭了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利息收入,留下了近百亿的盈利缺口,盈利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对部分支付机构而言,再也不能任性地“免费补贴”C端用户了。

二、转型不能搞定一切

作为新金融模式的探路者,互金机构不惧变化。迭代与进化,一直是互金机构的底色,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便是最好的例证。

转折点到来之前,先行者早就开启了转型之路。转折点的来临,加速了转型速度。问题是,转型不等于成功,转型不能搞定一切。

转型方向其实是明确的:变小额为大额,变短期为长期,以此降低经营成本,确保36%年化利率下的业务可持续性。但挑战也是严峻的:理论上现金贷平台可以在存量客户中选择相对优质的客群做利率合规的业务,现实情况是,多数现金贷习惯了用利率覆盖风险,因为平台风控底子薄,在用户正常还款的情况下,无力分辨哪些用户是真正的优质用户,哪些不过是资金链尚未断裂的高危人群。

从结果上看,持牌机构、P2P平台和树大招风的头部现金贷平台,果断下线了违规业务。业务本就多元化的机构,就当少了一项收入来源,高度依赖现金贷业务的机构,则开启了场景转型之路。例如,趣店发力大白汽车;上市公司二三四五,一度进军区块链业务,靠售卖挖矿硬件提前锁定十几亿收入。更多的机构,不过是把现金贷业务转入地下,要么变个花样(如手机租赁)、要么依旧明目张胆,只不过,这类机构,赚了钱,却失去了上岸的机会。

相比现金贷类机构,P2P的日子要难得多。既要在资产端进行类似的业务转型,又要在资金端面临爆雷潮后的资金外流压力。很多平台,忙于备案、忙于兑付、忙于压降成本维系收入,谈转型,都是一种奢侈。

转型很励志,励志的事,往往难做。个人如是,企业亦如是。转型,通常指从一个轨道换到另一个轨道,从下行趋势的业务转到看上去有前景的业务,但看上去有前景的赛道,早已塞满了人。

当困境来临的时候,接纳困境,在困境中生存,继续深耕主业,也许,比试图逃离困境(主业)“西一榔头、东一棒槌”式的盲目转型更有意义。

三、寒冬降临,春天还有多远?

有一句很鸡汤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没人否认春天会在冬天之后降临,前提是,先要熬过冬天。当个体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通常希望行业层面出现转机,比如有刺激政策出台、有一双救市的大手出来干预,救自身于水火。问题是,很多时候,行业理性与个体理性是矛盾的。

对个体有利的事,对行业未必有利,比如投机泡沫,个体是多么的开心,但会产生影响全局的系统性风险;对个体不利的事情,对行业可能有利,比如行业寒冬。站在行业的角度,冬天是挤泡沫的过程,能净化行业环境,未必是坏事;站在个体的角度,挤泡沫则危及生存。

所以,除非危机蔓延扩散到危及整个行业,否则,不能寄希望于有外力出现强行扭转行业趋势。这个时候,越是寒冬,越要靠自己。

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这一要求恰好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了发挥重要金融服务支撑的机遇,助力整个行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大局,互联网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的短板,与传统金融机构互为补充,为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实现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资产和金融之间的精准对接,打通中小企业资金借贷渠道,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解决其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运用大数据的风控为小微企业进行授信,在线提供贷款服务,运用技术的手段来探索信用服务,促进共享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或者是通过开放图像识别的技术,来支持保险公司提升车险理赔的能力,再比如互联网公益+保险这种模式来推进精准扶贫。还有蚂蚁的绿色森林,实际上是对绿色金融的一种探索。行业监管和调整的全面展开,将进一步释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潜力。随着监管升级,行业秩序的重塑,互联网金融应向新的、更健康的篇章冲刺。

从“互金”想到“共享”,都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新生事物蓬勃发展的时候充满着乱絮,由乱到制是一种必然,也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互金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也是应时事的要求,p2p备案悬空、利率计算合规性未定等等。由于之前p2p……,投资方借款人陡减,行业寒冬已至(贷款服务费占互金利润的大头)。但社会需求是互金过冬的粮资。

至今市场疲软,建议什么也别投,什么也不做,捂紧口袋,手持现金就是王道。

大海里有浪,我们考虑的不是跟海浪搏斗,而是考虑如何稳定下来求生存。

逆流而上精神虽然可贵,但别忘了,这时代,已经很难逆袭了。

现在把钱花完了,春天来了,只有观望的份。

现金流为王,好好生活,认真学习,就是王道!

拙见,还望指正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IT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上一条: | ·下一条: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